抗癌飲食|婦人患肺腺癌三期醫生推1種飲食法抗癌 4個月後癌症指數大跌毋須再化療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7 18:30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9 21:13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一名婦人患有肺腺癌三期,在醫生推薦下實踐1種飲食法,4個月後癌症指數成功跌至毋須再進行化療。

【肺癌/癌症/地中海飲食法/抗癌飲食】治療癌症是長期抗爭,但原來飲食亦能促進癌症病人的健康,增加抗癌率。台灣就有營養醫學專家分享,指一名患有肺癌的婦人進行手術後,靠1種飲食法抗癌,4個月後成功令癌症指數大跌,毋須再接受化療。

最新影片:

台灣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醫生曾在節目《下班經濟學》中分享幫助抗癌的飲食方法。他透露,「地中海飲食法」可謂是對癌症病人而言最健康的飲食型態,而外國亦有研究發現,長期進行地中海飲食飲食法有助減少20%乳癌及大腸癌的患癌風險,前列腺癌的患癌風險更可減少50%。此外,地中海飲食法亦能促進癌症患者的健康。

他分享一宗病例,表示曾有一對夫妻前來求醫,其中太太為肺腺癌第三期患者,並且在肺以及縱膈腔的淋巴出現轉移;然而對方在進行手術後不願按流程接受化療,結果其肺癌指標(CEA)在缺乏化療控制的情況下,從2一路飆升至12(正常值為5以下),於是前來向劉博仁求救。

雖然婦人表示自己接受電腦斷層掃描(CT Scan)及磁力共振(MRI)檢查時皆沒有發現腫瘤,但劉博仁就解釋,CEA指數高代表身體中有些微細胞與癌細胞正在發作,因此建議對方實踐地中海飲食法。劉博仁指,他在協助婦人實踐地中海飲食法時,將其中的抗癌營養素比例拉得很高,並補充指其他論文也證實,許多相關的治療時常將抗癌營養素提高,例如維他命D3、魚油、硒、維他命C以及薑黃等。

婦人實踐2個月的地中海飲食法後,CEA指數從12降到5,再過2個月後更成功降至2.5,連原本看診的醫院亦判斷她不再需要化療,可見其成效。

那麼,實踐地中海飲食法到底有甚麼秘訣?劉博仁就列出以下5個重點,供有興趣人士參考。

1. 每餐至少吃3種顏色的蔬菜

劉博仁表示,由於蔬菜含有豐富的植化素,因此每餐至少要有3種顏色、份量達到一碗半的煮熟蔬菜,並指出吃不同顏色的蔬菜,才能有效攝取不同營養素。

2. 澱粉份量佔四分之一

劉博仁表示,澱粉的攝取仍然很重要,雖然米飯裡含有碳水,但如果是接近原型的米飯,例如糙米,則可補充維他命B群、維他命B6、以及纖維等營養素,至於攝取量則建議不要超過餐盤的四分之一。

3. 每周吃3次中小型海魚

劉博仁提醒,蛋白質如豆、蛋、雞肉或魚肉,皆可促進傷口的癒合,以及增強身體免疫力,若每周吃3次中小型的魚,便能增加EPA、DHA的補充,對於抗發炎與抗癌皆有很大好處。

4. 「油水拌炒」配橄欖油煮食

針對烹調食物的方法,劉博仁表示用「油水拌炒」的方式,這種方式的溫度較低,再搭配橄欖油、苦茶籽油以及牛油果油等油酸高的好油,在對抗發炎及抗癌方面皆有很大的好處。

5. 進食原型水果

劉博仁指出,如果要吃水果,應盡量避免打成果汁,因為打果汁會將水果的纖維打斷,從而導致升糖指數變高,並對癌細胞的控制產生負面影響。他就建議盡量吃原型的水果,並且適量食用即可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